首页

sm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9 23:58:16 作者:“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在北大举办 浏览量:86792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胡默达)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主办的“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27日至2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环境科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就环境史研究、教学与“影像环保”课程展开交流研讨。

  北京大学“影像环保”课程全称“影像环保——科学、意识和行为变迁”,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兼职教授贾峰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世秋联合开设。该课程创新性地将影像艺术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整合历史学、法学、传播学等六大学科,构建“历史反思-科学突破-意识觉醒-文化传播-行动变革”五位一体的教学框架。

图为贾峰在研讨会上发言。潘旭临 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山在会上表示,北京大学环境学科自1972年创立以来,构建了“科学-工程-健康-管理”全链条学科体系,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2004年,贾峰和张世秋在北京大学首次开设的绿色示范课程“环境技术的市场化”,吸引了10余所院校的上百名博士-硕士-本科生参加,成为当时绿色教育示范的佳话。自2023年起开设的“影像环保”课程,继续以创新教学的方式,树立了环境教育的标杆。

  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在主旨报告中回顾了从中国参加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发菜的故事”,分析了国家、地方以及草原牧民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他认为,推进利益相关方的良性互动有助于解决好生态环境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图为张世秋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与会学者认为,环境科学研究需要跨学科视角、多领域交叉和多主体协作等创新性手段推动发展,开设“影像环保”课程,是进行高校环保教学创新实践的一次重要尝试。张世秋指出,环境问题研究较为复杂,需要跨学科视角应对。

  “环境史研究要集合环境、经济、传播等多方面力量。”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利华表示,历史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均没有确定的边界,过去前者更多关注人的问题,现在两者应相向而行。

图为王利华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会议还设置多个研讨单元。在地方经验交流环节,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原二级巡视员程伟介绍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山东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原主任钟福生通过分享十年拍鸟经历,用多幅照片展示了中国生态治理成效。

  本次研讨会首日,与会人员观摩了“影像环保”课程,并参与了学生研究小组汇报会。据悉,该课程正在筹备制作慕课,以方便更多高校学生交流学习。(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杭州亚运会)中国女篮大胜朝鲜队 五连胜锁定亚运奖牌

上海3月28日电 (记者 王笈)“提香·花神——乌菲齐美术馆威尼斯画派珍藏展”28日在上海东一美术馆拉开帷幕,提香的《花神》等多幅“威尼斯画派”名作首次在中国内地展出。

聚焦文明交流互鉴 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在郑州举行

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16日从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长江船舶污染治理公益诉讼专案已办结,共立案602件,有力推动船舶污染系统治理。

西安铁警:国庆假期坚守岗位护旅客平安出行

在广岛大学教授本田义央看来,日本有关这段历史的教育存在问题,绝大多数日本人并不了解“毒气岛”的历史。他表示:“日本教科书一直在有意淡化、否认甚至篡改侵略历史,我认为需要更多的人正视历史。”

中老“友谊盾牌-2024”联演开展联合卫勤保障能力训练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马英九表示,这次为期11天的参访行程,让台湾年轻人深刻了解中华历史文化,希望台湾年轻人抛开意识形态,认识到与大陆历史文化连结,是这次最重要的收获。他说,未来会持续推动两岸青年交流,让台湾人更平安,更幸福。

海关总署:扩大优质产品进口 打造世界共享大市场

为何不去更熟悉的月背区域采样,而是另选新点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黄昊表示,该点位是工程师与科学家的共同选择。一方面,科学家希望探索新区域,获得更多科学探测数据,另一方面,月球背面地形更复杂,相比其他备选着陆区,阿波罗坑地势相对平坦,更有利于着陆。(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